散戶產能恢復謹慎,2022年生豬養殖集中度繼續穩步提升
1-10月前10家上市豬企出欄量達到9874萬頭,年內計劃完成率達到81.47%;前三季度出欄量8846萬頭,集團場市場占有率提升到17.00%,較年初已經提高2.8個百分點,2022年集中度繼續提升,對優化競爭秩序、提高政策產能調節能力等,有著積極意義。

1-10月前10家上市豬企出欄量達到9874萬頭,年內計劃完成率達到81.47%;前三季度出欄量8846萬頭,集團場市場占有率提升到17.00%,較年初已經提高2.8個百分點,2022年集中度繼續提升,對優化競爭秩序、提高政策產能調節能力等,有著積極意義。

?

散戶產能恢復謹慎,2022年生豬養殖集中度繼續穩步提升

?

春節之后,集團場出欄量從3月至10月經歷先降后升的變化,這主要受去年產能去化的影響所致。在去年能繁母豬6月達到高峰之后,集團場產能也出現優化調減,今年3月、4月集團場出欄量在1143.12萬頭和1134.45萬頭,達到今年高點,之后開始逐月下降,到7月降至921.56萬頭。

?

去年11月之后,集團場能化去化減弱,母豬種群結構優化,二元母豬占比大幅提升,生產效能提高,加上年底年初配種率較高,8月之后集團場出欄量出現止跌回升,8-10月集團場出欄量連續3個月環比小幅增加,10月出欄量增至1028萬噸,1-10月累計出欄量達到9874萬頭,完成率達到81.47%,出欄進度平穩有序。

?

今年集團出欄量先降后升,產能方面較散戶恢復節奏較快,整體市場占有率仍保持持續上升勢頭。

?

集團場市場占有率逐季提高

?

散戶產能恢復謹慎,2022年生豬養殖集中度繼續穩步提升

?

與散戶相比,集團養殖企業具備資金、技術等優勢,對于非瘟等生物防控能力也較強,產能去化溫和,而且恢復相對較快,整體市場占有率則繼續提高。前一、二、三季度前10家上市豬企累計出欄量分別在2828萬頭、6004萬頭、8846萬頭,分別占到全國出欄量的14.46%、16.41%、17.00%,較2021年末已經提升2.8個百分點,全年預估有望上升到18%左右,今年養殖集中度保持穩步提升的態勢。目前集團場普遍都有增產能規劃,業內預計到2025年左右,上市豬企市場占有率有望達到30-40%甚至更高。

?

生豬行業集中度提升帶來的影響和意義:

?

(1)在非瘟之前,散戶占比較較大,價格基本由散戶價格為主導,市場競爭秩序較亂。經過第四輪豬周期洗禮之后,集團場市場占比提升,在市場的價格話語權增強,價格逐漸成為風向標,市場競爭更趨于公平、有序和明朗,利于上下游合理安排生產。

?

(2)隨著養殖集中度提升,利于產能調節和市場平穩運行。集團化生豬養殖企業規?;?、集約化、現代化水平較高,而且在資金、技術、對抗疫情風險等方面比散戶優勢突出,能較好維持生產穩定,產能優化調節較為溫和,也利于政策方面進行統一和調節和引導,進而利于減弱和“熨平”豬周期的波動程度。

?

散戶產能恢復謹慎,壓欄及二育活躍

?

與集團場相比之下,散戶優勢較低,在2021年價格高位回落打擊之后,產能被動去化程度較大,而且在去年8-11月和今年1-5月,養殖端經歷長期的虧損,虧損最嚴重是在3月自繁自養虧損達到615元/頭,養殖散戶元氣大傷,部分散戶被迫退出,堅持下來的散戶,通過后期強烈壓欄和挺價來力圖彌補前期虧損。

?

散戶補產能謹慎,產能恢復較慢,今年散戶二元母豬補充較少,部分多以三元轉母的形式來進行,今年二元母豬均價長期在1600-1850元/頭運行,價格波動較小,10月之后出現短暫上漲,之后趨于穩定。今年散戶多根據行情補仔豬和二次育肥方式進行,養殖時間較短,利潤收獲快。今年自3月下旬豬價觸底反彈之后,在4月、6月、9月等出現多次二育進場現象,在價格低位之時,二育風險小、獲利快;但價格偏高之時,二育盈利風險上升,甚至出現虧損風險,在市場集中度提升趨勢之下,后期散戶與集團合作養殖比例或增多。

?

2022年生豬養殖集中度繼續穩步提升,未來幾年還會繼續提高,集團場較散戶價格主導權不斷增強,而且與下游屠企博弈中也占據主動,養殖端集團場盈利能力提高,尤其一些頭部企業通過延伸產業鏈,提升在全產業鏈競爭實力,在市場占比繼續提高。對于散戶而言,未來生存和發展空間或繼續擠壓,行業競爭激烈,需要提升前瞻意識和風險意識,一方面多關注集團場發展動態,靈活調整進行補欄和出欄節奏,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與企業合作方式實現穩健發展。

免責聲明:部分文章資料來源于互聯網,已標明來源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內容僅供讀者參考,如有侵犯原作者權益,請及時留言聯系我們刪除!


最新動態